2011年5月31日星期二

再思亚伯拉罕与罗得的差异

by 水方人子

现今一些教会在谈及信心之父亚伯拉罕的故事时,总是将焦点放在上帝如何使他蒙福、使他家道丰富,拥有土地产业,信心仿佛沦为得到这一切属世祝福的手段。亚伯拉罕的故事成了信徒复制致富要道的蓝本:只要我们像亚伯拉罕那样听话,牺牲放下,我们就可以坐拥土地财产,享受上帝的赐福。(注意这里的差别;这些人放下世界是为了得到更多属世的祝福!)

另一边厢,是一种尝试淡化亚伯拉罕这位信心之父所带来的生命震撼的教导。他们列举亚伯拉罕的失败与信心不足之处,表示他也不过如我们一般,有许多软弱不足,不是一味只有信心的伟人。例如当上帝呼召他出哈兰的时候,要他离开本地、本族、父家,他却还带了侄儿罗得。因此,我们不需在亚伯拉罕面前自惭形秽,高举亚伯拉罕来打倒自己。

其实这些蒙蔽的眼睛,看不到亚伯拉罕出哈兰的时候,本来就是带了牛羊仆婢、财物离开,如果亚伯拉罕看重的是属世的财物,这个呼召对他来说是毫无吸引力的。这和今天许多信徒的那种慕虚荣心态很不一样。亚伯拉罕的确是带着战战兢兢的心境上路,他是连一切家当都带出来了,所以上帝要使他遇见饥荒,好耗掉他赖以为生的储备,让他学习信靠那使无变有的上帝。

亚伯拉罕的故事所要表达的要点不在于强调他的信心有何等的大,以致成为信心之父,而是强调他那种不断愿意选择那条信心道路的生命。的确,亚伯拉罕也如我们般有信心不足、软弱的一面,但那差异在于他愿意不断的学习放下,放下自己的权利,放下自己的生命,放下一切,为要看到上帝荣耀的彰显。他让上帝来对付自己的生命,他从失败中学习反思。

当亚伯拉罕和罗得的牛羊、仆婢增多,不能同居一处时,亚伯拉罕对罗得这么说:“你我不可相争,你的牧人和我的牧人也不可相争,因为我们是骨肉,遍地不都在你眼前吗?请你离开我:你向左,我就向右;你向右,我就向左。”亚伯拉罕没有说:“其实有上帝呼召的是我,所以你应该牺牲一切来成全我,好让上帝的旨意成就。”亚伯拉罕选择放弃他的权利。结果罗得选择了滋润肥沃的平原(所多玛),亚伯拉罕落到迦南地。

四王和五王交战,随后掠夺所多玛和蛾摩拉,将罗得和罗得的财物也掳去。亚伯拉罕得知后,冒着生命危险带了家丁三百一十八人,杀败敌人,将罗得救回。这回,亚伯拉罕拒绝了所多玛王所给予的一切财物,操练对上帝的依靠。

当上帝要毁灭所多玛和蛾摩拉时,亚伯拉罕因罗得住在所多玛的缘故,恳切的为他祈求。上帝因亚伯拉罕的缘故(创世纪19:29)将罗得从倾覆中救了出来。亚伯拉罕这种爱灵魂(他实在为整个城的人祈求了)为他者的心态,与现今那些法利赛人自以为义的心态,成了强烈对比。

在生以撒的事件上,亚伯拉罕的确学了功课。最后当上帝要他将以撒献上为燔祭时,亚伯拉罕选择了放下。我们可以看到,每当亚伯拉罕选择了放下、放弃自己的权益时,上帝都应许赐福(创13:14;创15:1;创22:16),但未必是我们所想象的那种福。

反思亚伯拉罕和罗得的生命,他们犹如预表了一种属天和一种属世的基督徒。罗得并非穷凶恶极的大坏蛋,他也似乎跟随了这条呼召的道路(创12:4)但心灵上却紧系于这个花花世界。今天许多基督徒似乎也一样的走了这条十架道路,但他们的心却从来没有离开过世界。

罗得的结局就是即使因亚伯拉罕的祈求被救出,但最后只剩下两个女儿。这预表罗得是不会昌盛(绝后)的。亚伯拉罕选择放下权益,甚至献上儿子,上帝却为他存留余种,使他后裔可以昌盛。但我们看到罗得的女儿却以“属肉体”的方法,为父亲存留后裔。

这就如现今属世的教会,本来是不讨上帝的喜悦、不能结果子的,不过,人却用了属世的方法来使它人口增多,很多时候甚至看来比真正的教会还要昌盛繁荣。可是,这样的群体,就如罗得两个女儿所出的两个大族—摩押人和亚门人一样,不能成为上帝在地上的盐和光,反而常常逼迫了那真正属天的群体。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